[400206D] 建築結構系列(II)建築結構系統(三版)   
原價 : $ 520
特惠價 : $ 442
***目錄***

【上編】結構材料及載重應力

第一章 緒論
1-1 結構系統目的
1-2 結構系統要求
1.2.1 基本要求
1.2.2 耐震設計要求
1.2.3 耐風設計要求
1-3 結構設計方法
1.3.1 彈性設計與塑性設計
1.3.2 鋼筋混凝土結構物
1.3.3 鋼骨結構物
1-4 結構分析設計程序
1-5 結構系統分類
1.5.1 使用材料不同之分類
1.5.2 力量傳遞不同之分類
1.5.3 高層結構系統之分類
1.5.4 構築方式不同之分類

第二章 建築物的載重
2-1 載重分類
2-2 靜載重
2.2.1 材料重量
2.2.2 屋面重量
2.2.3 天花板重量
2.2.4 地板面重量
2.2.5 牆壁重量
2-3 活載重
2.3.1 最低活載重
2.3.2 斜屋頂之活載重
2.3.3 其他活載重
2.3.4 活載重之折減
2-4 風力載重
2.4.1 風力特性
2.4.2 風力階級
2.4.3 風力計算
2.4.4 風力之相關規定
2-5 地震力
2.5.1 地震的起因
2.5.2 地震波與地震紀錄
2.5.3 地震規模與地震階級
2.5.4 臺灣的地震活動
2.5.5 建築物對地震的反應
2.5.6 地震力計算
2.5.7 地震力之相關規定
2-6 其他載重
2.6.1 土壓力與水壓力載重
2.6.2 基礎不均勻沈陷載重
2.6.3 溫度載重
2.6.4 動力載重與共振載重
2.6.5 火載重

第三章 基本應力
3-1 基本應力
3.1.1 張應力
3.1.2 壓應力
3.1.3 撓曲應力
3.1.4 剪應力
3.1.5 扭應力
3.1.6 溫度應力
3-2 應力的作用
3.2.1 直接應力與撓曲應力
3.2.2 二次應力
3.2.3 主應力線
3-3 應力破壞行為
3.3.1 張應力破壞
3.3.2 壓應力破壞
3.3.3 撓曲應力破壞
3.3.4 剪應力破壞
3.3.5 扭應力破壞
3.3.6 其他常見的地震破壞現象

第四章 結構材料性質
4-1 材料基本性質
4.1.1 材料基本行為
4.1.2 應變硬化與應變軟化
4.1.3 安全係數
4.1.4 載重速率與強度
4.1.5 脆裂及疲乏
4.1.6 殘留應力
4.1.7 包辛吉效應
4.1.8 等向性材料與非等向性材料
4.1.9 乾縮與潛變
4.1.10 鬆弛
4-2 材料的韌性
4.2.1 延展比與韌度
4.2.2 韌性表示法
4.2.3 恢復力環之性質
4.2.4 韌性的意義
4-3 構架的韌性行為
4.3.1 塑性鉸
4.3.2 塑性流變
4.3.3 崩塌機構
4.3.4 梁柱的韌性
4.3.5 鋼筋比與韌性
4.3.6 韌性與耐震行為

【中編】結構系統及高層建築

第五章 纜索及拱系統
5-1 纜索系統
5.1.1 纜索行為
5.1.2 纜索應力分析
5.1.3 纜所不穩定原因及安定方法
5.1.4 纜索系統之應用空間
5-2 拱系統
5.2.1 拱行為
5.2.2 拱之分類
5.2.3 拱應力分析
5.2.4 三種拱之力學行為
5.2.5 拱抵抗水平推力方法
5.2.6 拱系統之應用空間

第六章 桁架系統
6-1 桁架行為
6.1.1 桁架基本構成
6.1.2 桁架應力分析
6.1.3 桁架種類
6-2 桁架接合
6.2.1 節點接合
6.2.2 支承處接合
6-3 桁架系統之應用空間
6.3.1 平面桁架系統
6.3.2 曲面桁架系統
6.3.3 空間桁架系統

第七章 梁柱及構架系統
7-1 梁柱及構架行為
7.1.1 梁柱及構架之基本構成
7.1.2 梁之力學行為
7.1.3 柱之力學行為
7-2 梁系統
7.2.1 懸臂梁
7.2.2 簡支梁
7.2.3 固定梁
7.2.4 外伸梁
7.2.5 連續梁
7-3 構架系統
7.3.1 連梁柱構架
7.3.2 簡單剛構架
7.3.3 多層及多間構架
7.3.4 超構架

第八章 格子梁及板系統
8-1 格子梁系統
8.1.1 載重傳遞方式
8.1.2 格子梁之力學行為
8.1.3 格子梁設計原則
8.1.4 格子梁系統之種類及應用
8-2 平板系統
8.2.1 平板基本構成
8.2.2 平板之力學行為
8.2.3 鋼筋混凝土板之應力與配筋
8.2.4 平板系統之種類與應用
8-3 摺板系統
8.3.1 摺板基本構成
8.3.2 摺板之力學行為
8.3.3 摺板系統之種類與應用

第九章 膜及薄殼系統
9-1 膜系統
9.1.1 膜基本構成
9.1.2 膜之力學行為
9.1.3 膜系統之種類及應用
9-2 薄殼系統
9.2.1 薄殼之行為
9.2.2 薄殼之基本形態
9.2.3 圓筒殼
9.2.4 圓頂殼
9.2.5 雙曲拋物面殼

第十章 高層結構系統
10-1 載重傳遞
10.1.1 垂直載重傳遞
10.1.2 水平載重傳遞
10-2 剪力牆
10.2.1 剪力牆型式
10.2.2 剪力牆配置
10.2.3 鋼筋混凝土剪力牆
10.2.4 鋼骨斜撐
10-3 高層結構立面型式
10.3.1 剪力牆立面設計
10.3.2 地面層設計
10-4 高層結構系統之種類
10.4.1 高層建築之結構型式
10.4.2 承重牆系統
10.4.3 箱匣式系統
10.4.4 無梁板系統
10.4.5 核心式系統
10.4.6 錯列桁架系統
10.4.7 梁柱剛構架系統
10.4.8 剪力牆剛構架系統
10.4.9 核心共用系統
10.4.10 管式結構系統
10.4.11 高層結構系統之比較
10-5 超高層建築
10.5.1 超高層建築之發展
10.5.2 全世界超高層建築

【下編】耐震能力及結構補強

第十一章 結構安全評估
11-1 結構破壞
11.1.1 地震災害
11.1.2 結構倒塌原因
11.1.3 維冠金龍大樓倒塌原因
11-2 震災後緊急安全評估
11.2.1 危險建築物緊急通報
11.2.2 危險建築物緊急評估
11-3 結構快篩
11.3.1 快篩項目
11.3.2 結構快篩量化
11-4 耐震能力評估
11.4.1 耐震能力初步評估
11.4.2 耐震能力詳細評估

第十二章 隔震消能系統
12-1 結構設計觀念之演變
12-2 制振裝置
12.2.1 主動控制
12.2.2 被動控制
12-3 隔震消能系統之相關規定

第十三章 結構修復補強
13-1 修復補強
13.1.1 修復補強之意義
13.1.2 補強實施程序
13-2 修復補強材料及型式
13.2.1 修復補強材料
13.2.2 修復補強型式
13-3 修復補強工法
13.3.1 鋼筋混凝土結構
13.3.2 鋼骨結構物
13.3.3 隔減震系統補強工法
13-4 既有建築物之結構評估與補強
13.4.1 評估程序及設計目標
13.4.2 耐震能力評估與耐震補強之規定

附錄A 圖目錄
附錄B 表目錄
附錄C 參考書目及文獻
ISBN : 9789577056771 編作譯者 : 陳啟中
規格 : 單色印刷/432頁/平裝 出版日期 : 2024.09